上个星期,有个医学术语火了。南京一起交通事故的肇事嫌疑人被鉴定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为限定行为责任能力。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和我们常说的精神病有什么不同?记者采访了医院心理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张君青。
百度词条对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定义是,突然受到精神刺激,出现短时间精神异常、短时间恢复到正常精神状况都可称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张君青解释说,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精神疾病,包括分裂样精神病、旅途性精神病、妄想阵发、其他或待分类的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和人们常说的精神病相比,有起病急骤、持续时间短和缓解彻底三个主要特点。
“本组疾病病因不明,应激因素和躯体素质因素在病因学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患者原本是正常的精神状态,在特定的环境和外界刺激下,突然出现幻觉、妄想、神情恍惚,言语紊乱,行为冲动、攻击。”她说。
这类患者一般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少部分患者病情持续3个月。甚至有些人在环境改变或经充分休息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自行缓解。
“妄想阵发一般无明显发病诱因。旅途性精神病的发作一般是有诱因的,比如乘坐拥挤的交通工具、空气混浊、休息条件差、不能及时补充水分、长时间身心疲劳。”张君青说。这种情况在春运期间尤其突出,农民工携带财物乘坐长途车,身心高度紧张,拥挤的环境对人的心理也有压力,因此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常发生在春运等客流高峰期。
如何预防呢?张君青表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患者大多在一定的心理应激下起病,因此最重要的是加强心理治疗,患者要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应激,提高应对技巧,平时能用合理的方式释放心理压力。已经发作过的患者,即使已经自行恢复,最好也找心理医生聊一聊。
台州晚报记者 林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