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天真论篇》
……
(上句)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下句)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译文解析:
嗜欲不能劳其目。
前文在讲了在满足口腹之欲和精神享受以后,在这里最后总结说“嗜欲而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我们在前面有提到,“欲”是人生理上的感官享受。所以,我们讲“嗜欲”就是说你去满足你的生理欲望的时候也不要太过分。
《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这一部分内容,讲到现在,它强调了两个字,一个是“神”、一个是“欲”。
前面有说到“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然后就说到了“精神内守”,再后面还会说到“形与神俱”、,这些都谈到了一个"神";
另外一个常出现的字“欲”。很多人活得短命或者活得不痛快,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认真的对付自己的“欲”。
“欲”字不带心(偏旁),它指人的感官享受和满足。就是渴了想喝、饥了想吃、还有男女之间的性欲。
“欲”字的左边是“谷”,山谷是凹下去的,而“欠”是表示需要被填满、填平的意思。
人的欲望就是渴望被充实、满足。
所以,很多人考验自己的男朋友或者老公,是只对自己的肉体有欲望,还是真的对自己动了情,有一个很简单的判别方法,就是在有了性爱以后,男友或者老公是倒头呼呼大睡,还是跟她有缠绵、有说话或者有交流。如果他转身倒头就睡,意思是他生理功能满足了,他这种“欲”就没了。
欲望的满足和内心的需要是两个概念。
我们说不要放纵它,也不要压抑它。很多人压抑欲望的结果就导致自己的生理出现变态。因为“欲”不会被你压住,它会通过另外一种渠道表现出来。
比如说吃饭,一个人被饿了好些天以后,他会出现两种极端的反应,一个是“饥不择食”,饿疯了,什么都吃。例如过去老百姓吃树皮、吃观音土。再例如“异食癖”,比如抠墙土吃、挖泥吃、还有的抠自己的鼻涕吃。这都是一种被压抑,没被满足的欲望从另外一种变态的角度表现出来了。
还有一种是我们常见的,就是被压制的性欲,它最后会反射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上。比如说“恋物癖”。
本来男女之间产生生理欲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性欲被压抑以后就变态了,变态到男人对女人没有感觉,倒是对女人穿的衣服有感觉了。于是他就开始疯狂的偷人家的内衣,然后收藏起来。还有人会发生“恋兽癖”、“偷窥癖”等等。
这种“欲”就是我们说的被过分压制以后出现的变态反应,叫"嗜欲"。
“嗜”是指过分的、特殊的喜好。
比如嗜烟,嗜酒。还有人上升到一种更加变态的地步,叫“嗜血”。这种人只有在杀人、虐待别人的时候才有快感。这都是被压制或者是被扭曲的欲望通过病态的行为或者心理表现出来。
“嗜欲不能劳”,后边为什么要加一个“其目”呢?
本来“欲”是不动心的,但是,当它变成一种特殊的喜好以后就开始动心、动神了。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一个人看到一样特别喜欢的东西时,他会兴奋、瞳孔会扩大、那个状态就叫“出神”。
所以,过分地放纵自己的欲望以后,眼睛会开始疲劳,然后会“出神”。养神怎么养?“闭目养神”,就是通过闭目来养。
但是,现在的人都在看电视、打游戏、看电脑、上网。盯着电视屏幕处于一种半疯的状态,这就是在“劳其目”。带来的后果就是耗费你的心神,让你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的,提不起精神来。
淫邪不能惑其心。
何谓“淫邪”,为什么“淫邪”又不能“惑其心”呢?
“淫”本来是过分的意思。
《岳阳楼记》说“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意思是说江南的梅雨下个没完。中医把外界的这种过度的气候变化统称为“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这6样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危害。只有当它们超过了一个范围才叫“六淫”。“六淫”超过人体的承受范围,人就会得病。
因此,不是说刮风下雨就会导致人体发病,这是相对的。当外界气侯变化太剧烈,而人体本身的抵抗能力太差,也就是说只有气候的变化超出了人体的承受范围,人体才会得病。
而现在这个“淫”有了一种特殊的含义,专指性生活过度。
别让“惑”坏了你的身心。
“惑”上面是一个“或”字,下面是个“心”字。事事不惑,意思是可以是这个、也可以是那个,但就是定不下来。我们讲孔子40不惑,就是说40岁以前他心不定,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将来要做什么事,天赋予我的使命是什么,我更适合做什么,他都不知道。或者娶谁,跟谁过一辈子,他也不确定。看这个女人不错,那个女人也不错,最后说娶哪个,没定。所以,“惑其心”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老百姓的大俗话叫“挑花眼了”。
过了40以后,孔圣人基本上就是“40不惑”了。是个什么人、能吃几碗干饭、吃哪碗饭、他都定下来了。然后该找什么样的女人,他也定了,“弱水三千,独取一瓢饮”,别人他都连看都不看一眼。
“惑”的反义词是“定”。
这人定下来了。尽管同样有这个精神、气血、能量,但是我不是撒花露水了,我只钟情于一个人。这其实是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古代有句话叫“泰山崩于后,麋鹿嬉于前”。我不动心,所有的这些乱七八糟的引诱或者不确定的东西,都不会让我动心。
我们经常说疑惑、诱惑,“疑”是不大相信或者倾向于相信事情的负面影响的意思,而“诱”是一种吸引力。
有这种强迫症的人,他的表现就是前思后想、左思右想、反复的思考,最后还是不确定。他在很多行为上都表现出这种“惑”,定不下来。比如“患得患失”、“瞻前顾后”,这都是“惑”的症状,是身心都不健康的表现。
不过,在一个人不动心之前,他还得见过不同的东西,这样他才能做到不惑。“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还能达到“定”的人才是真“定”。
吃没吃过、女朋友没交过,最后却说对女人没兴趣,那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人真的是天生就有这样的能力,但那是极少数极少数的;另外一种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淫邪不能惑其心”是在“欲”的层次上谈精神、心理的问题。
达到这个层次的人,过分的、花样百出的东西,或者是性方面的诱惑,都已经不足以让他动心了。这是一种大彻大悟,是人的身心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表现。
儒家用孔子的“四勿”法——“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来达到“淫邪不能惑其心”。
儒家叫做“礼”,佛家叫做“戒”,总之,行为得有个规范,有个约束,守礼、守戒是让你生活得更自在,在这个礼的范围内,你可以随心所欲,可以不用担心,就像前面说故的,只要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与养生背道而驰,你就可以放心的生活,过无癌生活,不用担心健康问题。
赞赏